我校举办“微专业与微认证”专题学习交流活动

时间:2024-01-03浏览:10

12月27日上午,“微专业与微认证”专题学习交流活动于定淮门校区三楼会议室召开。本次活动以“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和能力取向人才培养评估模式“为主线,并就后续我校推进实施微专业微认证工作展开深入研讨,副校长张晓主持活动并讲话,教务处、学科建设处、社会教育处、信息化建设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信息工程学院代表共同参加活动。

张晓指出,微专业微认证工作具有灵活性、跨领域和融合性的独特优势,为学校推动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打破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边界开辟了可行路径,提供了重要抓手。各部门要及时更新理念,加快谋划实施。张晓就更好落实推进微专业微认证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面向各类群体,开展需求调研。有关部门要围绕校内学生、校内课程导师与学务导师、社区居民、产业工人以及地方政府等特定群体深入调研分析,提供优质教育项目,服务社会需求。二是发挥系统优势,鼓励先行先试。要充分激发市县开放大学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搜集市县开放大学需求和实践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放大学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协同联动,充分发挥系统办学优势。三是明确行动思路,分步有序推进。各部门要通盘谋划、相向而行,制定行动路线,梳理工作清单,把握优先事项,分步推进落实。

学科建设处卢玲围绕微专业微认证的实质内涵、特征要素以及联系区别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分享,结合省内外案例,介绍了微专业概念、形式和特征,在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着避免专业同质化和调整滞后性的作用;微认证是一种以能力为导向,基于表现证据对微观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的评价模式,为构建开放取向的终身学习范式提供了基础。与会各部门负责人分别发言,聚焦破解微专业微认证实施中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意见建议,如厘清方向定位、设定发展目标、明确职责分工以及选择依托平台等。

本次活动对于各部门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把握目标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推进实施微专业微认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将持续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强化学习制度建设,释放学习创新活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建设赋能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

(文/图:汪梦媛 审核:冯国刚 叶海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