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是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和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硕士学位点的培育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早日实现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奋斗目标。7月5日,学校召开2022年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工作第一次专题推进会。党委书记王建明、校长崔新有、副校长吴光林、副校长罗逾兰出席会议。会议由学科建设处处长唐荣主持。
会上,建筑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学院和商学院围绕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点培育建设进行了专题汇报。重点汇报了学位点需求分析、学科特色、建设规划与举措以及党建引领学位点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对标对表,明确了学院在学位点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培养环境与条件等方面的现状和差距。其他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申硕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听取大家的交流发言后,崔新有围绕推进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方法强调了三点内容:一是要向未来着眼,有“会当击流三千里”的自信。申硕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申硕的重要意义,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二是要从全局着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今天推进会的召开为起点距离学校达到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目标还有28年,崔新有与大家“相约28年后”,他表示,目标的达成离不开70后、80后、90后三代人的接续努力和艰苦奋斗,70后是关键,80后是骨干,90后是未来,大家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三是要从小处着手,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信念。崔新有指出,现在的一切是昨天奋斗的结果,明天的所有,是现在拼搏的积累。现在,成就未来,今天的我们什么样,就基本决定了我们未来是什么样。开放教育是朝阳事业,远程教育是充满活力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坚定信仰的力量,从供给侧推动结构性改革,咬紧牙关、久久为功,扎实做好申硕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顺利完成。
崔新有在讲话中鼓励与会人员,以“举旗帜、立标杆、育学科、搭平台、聚队伍、出成果、促转化、赢信誉、站稳脚”为工作主线,紧盯申硕标准,对标对表,按图施工,找差距抓落实、补短板强弱项。“举旗帜”就是要高举“开放”“本科”大旗,打牢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的坚实“地基”;“立标杆”就是要牢牢树立起标杆意识,将对照申硕标准和条件作为迎头赶上的努力方向和动力源泉;“育学科”就是要按照申硕标准加强一级学科顶层设计、强化二级学科主流特色,在学科框架下建设适合各类人群学习需要的高水平课程;“搭平台”就是要在学科培育的过程中加强科学研究,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各展所长;“聚队伍”就是要在建设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加大年轻博士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力度;“出成果”就是要因地制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多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转化”就是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赢信誉”就是要树立“人人都是质量”的意识,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办江苏人民大学的贡献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宣传者;“站稳脚”就是要克服麻痹懈怠思想,大力弘扬“爱岗、荣校、敬业、奉献”的校风,擦亮江苏开大金字招牌。崔新有还对几项具体工作做出了部署。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王建明在会议总结讲话中,用《荀子》中的这句话与大家共勉,他就进一步推进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增强申硕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校上下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投入到申硕工作当中。第二要定准位、创特色,学院在做好学位点需求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凝练优势特色,明确建设目标。第三要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按照“对标填表、按图索骥、按图施工、挂图作战”十六字工作方针,有效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力争早日达成目标。
会上,副校长吴光林、罗逾兰也对申硕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各学院书记、院长,参加汇报学院的副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学科建设处全体人员线下参会,其他学院的副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及科技处、人事处全体人员线上参会。
图1 党委书记王建明发表讲话
图2 校长崔新有发表讲话
图3 副校长吴光林发表讲话
图4 副校长罗逾兰发表讲话
图5 会议现场
(文:陈然/图:刘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