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完整的教育专篇,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文献,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追求、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彰显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号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数千年的经典如何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焕发新的教育活力,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的关键。7月12日,南京大学王运来教授受邀带领全校教职工“穿越”至数千年前,品味经典《学记》,反思现世教育。
此场报告是我校2017年暑期教职工全员培训第二讲,在第一讲了解教育技术前沿的同时,本讲回归历史经典,探寻古代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教育之路。
王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陈宝生部长“四个回归”为切入点,指出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学记》流芳、《学记》赏析、《学记》智慧、《学记》启示四个方面对经典做出深刻解读。王教授追本溯源,沿着我国古代经典从四书五经发展到十三经的历史脉络,阐释了先秦儒家学派对当时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形成《学记》。在通览、详解《学记》1125字全文的基础上,王教授深入分析了其在教育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问题和教育弊端方面的智慧。他特别强调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性、长善救失的教育与教学原则是《学记》最为精华所在。学古思今,《学记》丰富的教育智慧为反思当下学生厌恶学习、怨恨教师、饱受学习之苦、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教育问题提供了有益启发。
崔新有校长对王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诚挚感谢,并做总结发言。他指出,王教授思想深邃、研究精深,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与大家共同探寻经典著作的智慧,更为开放大学在经典教育思想引领下,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提出新的视角。崔新有校长希望教职工能结合本场报告,深入思考新型大学建设能从《学记》中汲取哪些教育精粹,如何成为听语、博喻、继志的合格教师,如何将《学记》中教学方法古为今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校办学内涵,实现开放大学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发展。
(文:谢静、张海涛 图:周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