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人类迎来的第三次技术大变革,2016年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预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在未来两到三年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那么虚拟现实到底是什么?虚拟现实技术有哪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又能够为教育带来哪些改变?7月10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沈旭昆教授对以上问题作出了回答。
受我校崔新有校长邀请,沈旭昆教授为我校全体教职工带来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研究与进展》主题报告,此场报告揭开虚拟现实技术的神秘面纱,也正式拉开我校2017年暑期教职工全员培训活动的帷幕。
沈教授通过四个生动、形象的视频案例引入主题,呈现给老师们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直观认识,他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的技术起源及基本概念,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让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沈教授强调国家高度重视虚拟现实技术,早在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已经把虚拟现实技术定位为信息技术领域优先支持的三大前沿技术之一。2013年以来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趋于实用化,不同的产业中都有典型的应用,如训练演练、规划设计、观赏娱乐、科学实验等,在教育中也将大有可为,随后沈教授介绍了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并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未来可能的七大发展趋势,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崔新有校长对沈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诚挚地感谢,并做总结发言。崔校长指出,沈教授的报告以通俗的语言、直观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为教师们上了一节虚拟现实主题课。他强调此次报告对我校全体教职工转变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要有率先发展意识,把握住“虚拟现实+教育”时代发展机遇,着力思考如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远程实践教学的诸多问题,在课程开发和实验实训环节不断创新,提高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新型的开放大学共同努力!
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近四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文:许玲、陈然 图:周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