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暑期全员培训专题报道】第六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发布者:陈然发布时间:2015-07-22浏览次数:730

722上午,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高教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马陆亭研究员应邀来我校为本次暑期培训作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的专题报告。校领导崔新有、叶晓风、张益彬、金丽霞、吴忠宁、兰亚明、王玮,学校全体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300人参会。活动由崔新有校长主持。

报告中,马陆亭主任结合自己多年参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与规划的工作经历,从“清醒中的困惑”、“教育必须转型”、“不一样的大学”和“大学改革发展”方面,生动阐述了高校在转型期间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四个方向性问题。他提到,现时中国的高校改革正处在“深水区”和“攻坚期”,高校既要改革也要守正。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转型,要在继续支持研究型大学冲击世界一流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随后,马陆亭主任以自己在各国大学的交流经历为例,结合近年中国高校的变化,解读了中外各类大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他认为,只有每所大学特色化,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不同的大学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职责上均有不同侧重。每一个高校都应有其修身立世的基础,在大学的专业性、社会性、公益性、多样性和自主性上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构筑起有个性特色的“一体化文化”。

崔新有校长代表学校感谢马陆亭主任的精彩报告,指出报告对我校管理人员统一认识、提高认识,以及为下一阶段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清醒中的困惑”见其“高度”——引领我们深入思考何为学校发展中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涉过“深水区”,度过“攻坚期”,思考哪些需要改革与守正,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改革与守正;“教育必须转型”见其“宽度”——在分析各国不同类型大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供高校转型问题的思考范式;“不一样的大学”和“大学改革发展”见其“深度”——于中外教育发展的“纵深”视角中,展现国家教育体制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帮助学校审度自身定位时,找到原点,指明方向,为我校科学制订“十三五”规划提供有效的分析范式。


图:培训现场


图:马陆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