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应邀来我校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讲座。活动由崔新有校长主持,金南冬副书记、叶晓风副校长、张益彬副校长、金丽霞副校长出席。
陈丽教授以“互联网+”的核心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开放大学在社会变革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陈丽教授认为,开放大学要抓住三个机遇:一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人力资本结构和素质成了经济发展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是教育体系现代性的核心;二是开放大学试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三是开放大学拥有教学与学习的基因载体,以上三个有利条件在“互联网+时代”为开放大学的发展迎来了重要契机。同时,与机遇相伴而生的是三大挑战:首先是战略与制度的不健全,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终身教育的战略,各项政策不够完善,如“资历框架”制度及质量保证制度的缺失;其次是知识观与教学方法的落后,如教学策略仍以知识传递为主,对成人继续教育目标、特点关注不足;再次是服务模式仍有待“开放”,如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为学习者服务,“草根满足草根”的新型服务模式。基于上述分析,陈丽教授提出了新背景下远程教育发展的可行路径——面向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应树立现代知识观;专业和课程应采用创新的方法,满足时代的需要;非学历教育应探索“草根满足草根”的新型服务模式;学历教育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讲座结束后,崔新有校长进行了总结。他要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院长结合部门职责,围绕“办一所怎样的开放大学”、“怎样建设开放大学”、“如何让开放大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和“如何保持开放大学活力”这四个问题,以内部研讨会等形式,组织教职员工在认真学习和消化陈丽教授报告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全校中层干部和校办、学科建设处、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质管办、教科院以及国开教学处等职能部门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习。
人物链接:陈丽,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主任、澳门城市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交互媒体与远程学习实验室主任、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执行院长。作为我国远程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陈丽教授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企业委托等类型的研究课题,出版了十几部著作,发表了数百篇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奖项。其编写的著作《远程教育学基础》(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远程教育的专著,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育学、教育技术等方面高端教育的必读书目,该专著的出版也标志着中国远程教育成为独立的学科。
图: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
图:学术讲座现场